·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1-6-23 9:13:56 阅读:853次 【字体: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

                  
                  
                  ●组织概况
                  (1)组织的位置;
                  (2)组织的名称、地址、联络方式;
                  (3)组织的规模、性质、隶属关系;
                  (4)组织的人员结构,产品、活动或服务项目;
                  (5)组织环境部门负责人;
                  (6)组织的装备、设施;
                  (7)组织环境管理及环境审核的历史及现状。
                  ●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体系
                  ①是否有一个形成文件的有效运行的环境管理体系?[ZK)]
                  ②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包括了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③是否有满足EMS运行所需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阐述其构成及内容?
                  ——能够对组织现在或将要开展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对环 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能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能够建立有关环境目标;
                  ——有利于根据管理评审的结果开展策划、控制、监督、纠正措施及环境管理 审核等工作。以确保环境方针的有效贯彻;
                  ——建立有关的环境目标;
                  ——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根据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凋整。
                  (2)环境方针
                  ①环境方针是否被批谁、签署要以书面形式发布?
                  ②此方针是否指出了组织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的保护体系?
                  ③环境方针是否传达到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并被理解和遵照执行?
                  ④环境方针是否适宜可行?
                  ⑤环境方针是针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和评审而提出的吗?
                  ⑥它是否包括对有关环境义务的陈述和承诺。如:
                  ——为全社会环境保护做贡献;
                  ——在事业活动的全过程减轻环境负荷;
                  ——开发有利于保护环境、省能、省资源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
                  ——减少浪费和资源的消耗(电、燃料和材料);
                  ——减少或消除向周围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质;
                  ——产品设计的原则应遵循尽量减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用后处置所造成的不利 环境影响;
                  ——尽量采用环保材料、技术、控制与原材料有关的不利环境影响;
                  ——尽量减少由于新的开发项目(由战略策划带来的)所造成 的不利的环境影响;
                  ——满足或高于法律要求;
                  ——努力获得持续改进,不断改进环境工程和进行污染预防。
                  (3)组织结构与职责权限
                  ①职责权限和资源
                  a.组织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是如何确立的?
                  对于从事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及相 应关系是否有明确规定并形成了文件?
                  b.管理者是否明确规定了上述人员及各级人员以有效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
                  行为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出“部门环境责任制”和“岗位环境责任制”)?
                  他们是否履行了以下的职权和义务?
                  ——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足够的资源和适宜的人员;
                  ——确保环境方针实施;
                  ——预测、确定和记录发生的环境问题;
                  ——通过指定的渠道对上述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验证这些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
                  ——采取补救措施,使环境领域中的缺陷、弊端得以纠正;
                  ——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应急措施。
                  ②验证的资源和人员
                  a.为了验证EMS的有效性而实施的内部控制,组织是否规定了验证的方法与程序? 并已形成文件了吗?
                  b.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吗?
                  c.为实施验证活动提供了合格的人员吗?
                  ③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是否由最高管理者授权批准,并是最高管理层的一员?管理
                  者代表是否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赋予了按照标准建立、保持和实施EMS的相应职责和权限?
                  ④人员、交流和培训
                  a.组织是否制定了书面程序以确保各层次的人员都知道并理解:
                  ——为什么要实施EMS及其相关的环境方针、目标和准则?
                  ——本部门、本岗位所从事的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影响?提高环境 业绩所需采取的措施?
                  ——在贯彻环境方针、目标中他们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如果违反规定的程序可能造成的后果(即环境影响)。
                  b.是否建立、保持并实施了有关培训要求的书面程序?
                  c.培训程序中是否规定了培训的内容以及实施和保持的方法?特别是对方从事对环 境有显著影响的人员应有上岗要求并保存培训记录。
                  d.法律、法规或内部规章对人员有资格要求时,是否有通过培训的资格证书和相应 的工作经验?
                  e.是有关继续教育的培训记录吗?
                  ⑤合同方(分供方)
                  a.组织如何评价和选择符合环境要求的分供方?(应提供评价方法及选择准则)
                  b.组织是否制定、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其合同方了解并同 意执行环境管理体系中的有关要求?
                  c.组织是否对其合同方能否持续地符合有关要求进行了有效监督控制?
                  ——必要时应签定环境保证协议;
                  ——应建立合格分供方名册及档案。
                  (4)环境影响
                  ①对于来自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于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的反映和看法有没有制 定接收和答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这些程序实施了吗?
                  ②这些程序的制定和实施是不是为检查和评价组织的环境行为的?
                  ③重要的环境影响是否予以记录?如:
                  ——原材料及其他资源的耗损和浪费;
                  ——对工作环境造成化学的、物理的或潜在的影响及对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外部环境影响;
                  ——事故、泄漏、爆炸、火灾等可能性及后果等。
                  ④是否针对下列事项制定了适用的程序:
                  ——受控和非受控偶然地向大气污染排放(如燃煤、废气、粉尘、恶臭等);
                  ——受控和非受控地向水体(海洋、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排放(如污染物、有毒 污染物等);
                  ——固体废料及其他废料的排放(如工业固体废料、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物 废料、无机物废料、人造废料、危险废物等);
                  ——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
                  ——对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燃料、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利用; ——对噪音、臭气、灰尘、震动和视觉的影响;
                  ——对某些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殊影响(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⑤在制定控制环境影响的程序时,考虑了下述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了吗?
                  ——正常的作业条件;
                  ——异常的作业条件,包括停车和启动的程序和条件;
                  ——事故、偶然事件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过去、现在和计划中的活动。
                  ⑥在制定的程序中,是否把所有与环境活动有关的环境法规、规章、环境政策及 组织的指令、惯例、规范都进行了登记?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记录环境影响及相关利益方的观点?
                  ⑦相关的利益方包括:
                  ——顾客;
                  ——员工;
                  ——权威部门(政府主管部门);
                  ——邻近组织或个人;
                  ——股东和投资者;
                  ——分供方;
                  ——银行;
                  ——保险公司。
                  (5)环境目标和指标
                  ①组织是否建立了程序,以规定组织各层次的具体并可测量的目标和指标?
                  ②环境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目标必须是定量的;以对环境业绩的持续改进作出承诺;
                  ——目标之间没有冲突;
                  ——目标应依据要求优先排序,并能随时依据法规要求重新排序;
                  ——应规定达到目标的期限,并能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③环境目标是否包括了:
                  ——环境法规及规范的要求;
                  ——组织在财务、作业和经营方面的要求;
                  ——主要利益方的观点。
                  (6)环境管理方案
                  ①为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组织是否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环境管理方案?
                  ②这套方案是否包括了:
                  ——实现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资源和职责;
                  ——根据优先次序确定的具体措施;
                  ——所有责任方参与策划的过程;
                  ——定期评审和监督、修订环境管理方案和程序。
                  ③对以下情况(如果会对环境产生不同影响)是否制定了更为详细的环境方案?
                  ——新开发或新设计的项目;
                  ——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
                  ——新服务或改进的服务;
                  ——新过程或改进的过程。
                  ④对于项目或改进项目的环境方案是否包括从策划、设计、生产、安装运行、停止 以及可能的报废处置全过程?
                  ⑤其环境计划是否规定了以下内容:
                  ——要达到的环境日标;
                  ——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途径;
                  ——各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上都指定了负责实施环境目标的人员; ——处理项目实施中的更改或改进的程序;
                  ——针对纠正措施是否规定了如何实施、如何评价其适应性的方法。
                  (7)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①环境手册
                  a.组织是否拟制了一部能覆盖并描述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的环境手册?
                  b.环境手册是否被正式批准并发布?
                  c.环境手册是否包括了如下内容:
                  ——写明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及其对环境的承诺;
                  ——提供法律、法规和其他方面的要求登记;
                  ——提供重大环境因素登记;
                  ——描述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关键的职能和职责以及职能间的合作(即主管部门、配合部 门不同的职责范围和内容);
                  ——给出引用文件及其相关支持性文件或管理条款的索引或摘要;
                  ——给出二级通用程序文件的目录;
                  ——规定手册审批、修改、换版、保管、控制的要求。
                  d.环境手册及相关文件是否描述了如何处理以下情况,如:
                  ——正常运行;
                  ——非正常运行;
                  ——突发事件;
                  ——偶发事故;
                  ——紧急情况;
                  ——过去、现在和计划中的经营行为。
                  e.环境手册及相关是否包含了应急计划的内容:
                  ——处理各种情况所需的环境信息和作业指导书;
                  ——对应急措施有效性的检阅手段(可行时)。
                  ②程序文件
                  a.是否依据环境手册的总体要求建立了第二层程序文件(约10~30个)来对有关要素的实施进行控制?
                  b.程序文件是否规定了实施该程序的职责、活动和权限?并具可操作性。规定谁做? 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c.程序文件的结构是否统一?
                  ③支持性文件
                  a.是否制定了足以支持第一、第二层文件要求的具体描述执行作业过程的第三层支 持性文件?
                  b.这些支持性文件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按工作顺序具体描述工作过程,并辅以
                  记录、表格和检查清单,可作为工作的“工具”,个人工作的基础。
                  ④文件的管理
                  a.文件资料的控制范围。
                  一般包括:
                  ——与环境有关的管理文件和资料(环境手册、环境程序文件、EMS程序支持性文件) ;
                  ——技术文件和资料;
                  ——外部文件(国家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
                  b.文件资料媒体形式的种类?
                  c.是否建立了文件目录?
                  d.文件是否统一编号并按规范的格式编制?
                  e.在文件发布前和修订后,是否由其指定的人员进行审批?
                  f.对环境体系运行有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是否都得到了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g.是否及时从文件的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了作废文件?
                  h.对需要保留的失效文件有明确的标识?
                  i.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归档、发放、更改、留存要求?
                  (8)运行控制
                  ①控制
                  a.是否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并针对过程的特点,确定了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职能、活动与运行?
                  b.是否对这些职能、活动与运行建立了控制程序,确保它们处于受控状态下?
                  c.对以下职能、运行与活动是否制定书面程序
                  ——对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如科研、生产、开发;
                  ——对环境有间接影响的:如采购、供方、承包方、原材料贮运;
                  ——辅助职能:财务、人事、行政管理。 
                  d.如果没有书面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就会影响环境方针实施的,是否编制了相应的程 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e.对采购和签订合同的活动是否制定了程序并予以通报,以确保供方和承包方执行 环境方针的要求?
                  f.是否对有特殊环境影响的过程进行了特别监督和控制(如废物排放和处理过程)?
                  g.运行控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否与环境手册相协调(包括引用手册的内容 )?
                  h.在运行控制实施前是否对其策划的过程和设备进行了审批?
                  i.是否以书面形式规定了运行业绩要求?
                  ②验证、测量和试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清单
                  a.是否建立并保持了验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序?
                  b.规定要求包括环境计划、环境目标、手册和作业指导书中的有关内容。
                  c.对验证结果是否记录并保存?
                  d.针对每一个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活动和区域或关键性,组织是否做到了:
                  ——明确并记录需要验证的信息(形成文件);
                  ——规定验证结果所需达到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要求;
                  ——规定验证程序、验证地点、测量次数并形成文件;
                  ——制定并保持形成文件的验证质量的控制程序(包括校准要求和记录); 
                  ——制定对验证、测量和试验数据处理和解释程序;
                  ——制定形成文件的接收准则,以及对不良后果的补救措施;
                  ——当发现验证手段、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对受影响的检验、测量和 试验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并形成文件;
                  ——加强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维护管理,包括搬运和贮存规定以及
                  适宜工作的环境;禁止未经授权的擅自调整,以保证供验证、测量和试验的设备的准确度和 适用性;
                  ——对其检测设备的完好状态应有明确标志和记录。
                  ③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当发生不符合EMS要求和环境业绩有关规定时:
                  a.组织是否制定了调查不合格原因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职责和权限?
                  b.组织是否建立和保持了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
                  纠正措施程序应包括:
                  ——调查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记录调查结果;
                  ——消除不合格的纠正措施计划;
                  ——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
                  ——实施控制,检查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记录所有因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而导致的程序更改,以及将采取措施 的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9)环境管理记录
                  ①组织是否建立了一套证实组织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文件档案管理机制?
                  ②这些记录能否证实环境目标按计划完成的程序?
                  ③是否制定了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 、收集、编目、查阅、归挡、保存、维 护、处置的程序?
                  ④记录是否合理分类?是否包括了:合同、采购记录、审核结果、检测数据、管理
                  评审和纠正措施、投诉及跟踪活动、标训、培训、监督等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的记录?
                  ⑤记录是否清晰、可靠,能与相关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对应?
                  ⑥记录是否易于查找并得到了妥善保管和维护?
                  ⑦是否规定了书面的记录保存期限?
                  (10)环境管理审核(内审)
                  ①是否建立并实施了有关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书面程序?
                  ②这种内审是否检查了:
                  a.环境管理行为是否符合环境管理手册、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管理程序、作 业指导书的要求,是否有效实施?
                  b.环境管理休系是否适合环境方针的有效完成?
                  ③是否制定了审核计划?计划是否实施?
                  ④审核计划是否包括了以下内容:
                  a.审核范围和对象(包括活动和职能,组织结构,管理和作业程序,作业范围区域 ,作业程序);
                  b.每一区域或活动(部门或要素)审核的频次(频次的依据是其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 接影响的程序以及以往审核的结论);
                  c.对每项活动或区域实施审核的责任人员。
                  ⑤是否提前(约一周)将审核计划通知了有关部门?
                  ⑥审核议定书和程序是否包括:
                  a.有关文件、报告和记录;
                  b.环境业绩、环境项目;
                  c.人员要求(独立性、所需专业知识、来自内部、外部专家的支持,确保客观性和 公正性);
                  d.实施审核的方法(取决于被审核部门的性质,可使用问卷、检查清单、面谈、 测量、直接观察等方法);
                  e.审核结论的报告程序(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审核发现,管理者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 采取措施),在审核报告中应明确:
                  ——EMS符合或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EMS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时的有效性;
                  ——以往审核提出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结论和建议。
                  (11)环境管理评审
                  ①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对EMS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审和评价?有无书面规 定?
                  ②有关管理评审的频次、组织形式、参加人员等是如何规定的?
                  ③评审的范围和内容?
                  ④环境管理评审的结论是否记录并形成文件?
                  ⑤管理评审是否考虑了根据变化了的外部条件而对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及承诺作 相立的调整?
                  ⑥依据评审结论制定的纠正措施是否落实到了责任人?
                  ⑦评审会议有无记录,是否保存?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吉瑞三路99号环球时代中心1栋3单元1203

手机:田老师  13808239646  微信同号

QQ:2238209453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蜀ICP备20220251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