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公告
 

  没有公告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1-6-22 9:41:28 阅读:924次 【字体:

 

 

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

                   
                   
      策划活动应是ISO14001标准要求的17个要素的全部明确化、具体化和文件化,对于初次建立体系的组织,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框架设计;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结构及职责确定;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制定;程序文件清单确定;全部文件编制并投入运行。
      ●制定环境方针
    (1)应收集和使用如下信息资源:
      ①初始环境评审的结果;
      ②组织的经营战略及战略计划,如组织长远战略中的环境条款、能源及资源条款等 ;
      ③现有的关于环境问题的承诺和声明;
      ④现有的其他方针,如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等方针;
      ⑤相关方如员工、执法机构、居民、顾客、投资者等的观点和要求;
      ⑥相关和适用的法律、法规;
      ⑦成文的环境标准,包括ISO14000系列标准;
      ⑧与组织相关的其他组织的环境总体原则声明,如政府、社团、产业协会的环境声明,国际商会
      (ICC)可持续发展宪章,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等;
      ⑨组织认同的其他法规和要求;
      ⑩其他类似组织的环境方针范例;
      ⑾明确限定方针适用的地理及组织界限,即方针适用于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哪些现场、部门和活动;
      ⑿特定的地区或区域性环境规划和条件
      ⒀组织所从属的更大组织的环境方针。
    (2)起草环境方针
                      
     一个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的环境方针应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承诺: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承诺持续改进;承诺污染预防。环境方针中应指明实现上述承诺的基本途径,即要向全体员工传达文件化的环境方针并付诸实施,方针可被公众获取以接受监督。
    (3)环境方针的公布、实施及评审
      ①方针的公布应内部优先于外部,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应熟悉和理解环境方针,管理者不应错过与全体员工关于环境问题的对话的机会;
      ②被授予足够权限的环境管理者代表和其他管理者,应负责安排人员,依据环境方针和环境初始评审的结果,起草制定详细的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从而进入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性阶段,环境方针实施之前,组织要对初始环境评审阶段的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进行重新审定,以使环境方针中的有关要求在重要环境因素中得到体现;
      ③为确保方针的持续适用和有效性,即使在体系建立阶段,如果出现如下情况,应对方针进行重新评审和修订:
                  a.市场形势发生变化;
                  b.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更新或增加;
                  c.生产过程、产品发生变化;
                  d.组织合并或兼并其他组织;
                  e.公众或相关方提出新要求;
                  f.为满足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审核等。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框架设计 
      现有ISO14000系统标准中未规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框架,但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可分解成四个层次:
                  (1)环境管理手册;
                  (2)环境管理程序文件;
                  (3)作业指导书;
                  (4)记录及报告类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结构及职责划分 
      组织应让各层次管理者和员工明确自己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应让所有员工知道:履行环境职责、遵守环境方针及执行环境管理规定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成功地履行环境职责,应成为考核所有员工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1)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同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应包括四个主要要素。
                  ①组织结构图;
                  ②工作职责和范围描述;
                  ③明确的汇报途径和步骤;
                  ④行为规范和任务指标。
      组织结构最直接的功能是应使全体员工明确“谁应做什么?”和“如何实施控制?即向谁请示和汇报,指示谁做什么和检查做得怎样?”
     (2)环境管理体系职责划分应进行必要协商,最终由最高管理者确定。
     (3)不同层次和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责。
     (4)为了使体系中各个要素及功能整体发挥作用,首先抓好沟通,在确定组织结构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机制(如途径或方向)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5)在职责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初始环境评审确定的环境问题及部门,以避免责任的重复或出现空 白。
     (6)最高管理者应对组织的环境行为和体系运作承担最终责任。但日常的,如建立、维护体系的工作由他委任的代表执行。
     (7)任何职责,名义上分给部门还是部门经理并不重要,部门经理应当理解,部门内一切工作的责任最终应由他承担。
     (8)对于任一层次人员,任务可以指派,责任不能分摊。
     (9)组织的每一层次和角色,都应承担相应的职责。
     (10)划分了职责,还应授予相应的权限,并提供其相应资源保障,以使他们能够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
      ●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
     (1)一般要求——制定目标指标的准则
       组织在制定环境目标、指示时应考虑法律及其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观点及环境方针,特别是污染预防的承诺。
     (2)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过程。
      ①分析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确定优先项。下表描述了优先项的判断原则和方法,组织可以依据自身环境状况进行改进或取舍。
       优先项判定
       紧急优先 高度优先 中度优先 低度优先
       对人类或环境威胁严重环境污染可能性极大同方针严重不符合与方针轻微不符合
       对组织生存发展有威胁同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符合可能具有商业机会

      ②制定目标、指标
     组织在制定目标、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其设定原则及其优先性分析的结论,并遵循如下要求: 
     a.目标、指标应明确对比参照值;
     b.目标、指标应明确或分解到每一有关层次和部门;
     c.已分解到部门或层次的目标、指标应进一步分解出时间段及其指示值;
     d.如果可行应尽可能量化,并设定科学的测量参数;
     e.设定具体的时间限制;
     f.避免空洞或含糊不清;
     j.避免过于保守甚至不及现有水平;
     h.避免目标过高失去可行性;
     i.避免避重就轻违背方针承诺;
     j.必要时评审/修订。
     ③环境管理方案制定
     a.提出数份备选方案;
     b.备选方案筛选排序;
     c.方案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成本、效益、环境行为改进可行性、市场机会等分析评价;
     d.确定/批准最终方案计划,并文件化。正式方案应包括:
                  ——方案对应的环境目标、指标
                  ——部门、人员职责任务分工
                  ——方法措施、技术手段
                  ——实施程序及时间进度计划
                  ——资源配置(投资预算等)
                  ——培训需求,运行控制文件,监督跟进、测量、评估分析、验收方式等控制机制。
     ●运行控制/应急准备程序清单确定
     ISO14001标准全部17个要素中,有11个标准要素明确要求建立和保持程序;其他几个要素,组织自行决定是否需要编制程序,如目标、指标制定程序、管理评审程序等。

     ●体系运行与保持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吉瑞三路99号环球时代中心1栋3单元1203

手机:田老师  13808239646  微信同号

QQ:2238209453


  制作维护:中联世纪  网站管理

蜀ICP备2022025108号-1